古玩城联盟,古玩城联盟网,古玩城网,古玩市场,收藏品市场,全国古玩城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更新时间:2020-04-08 00:10点击:

正统、景泰、天顺(1436—1464)三朝,由于政治动荡、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,导致了经济的衰退。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“禁造官样瓷器”,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,被称为陶瓷史上的“空白期”或“黑暗期”。正统和天顺是同一个人。总的说来,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、罐、碗、杯、盘等几类。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“苏青”。青花发色有的浓艳,与宣德器相近似,有的淡雅,与成化器较接近。釉面多泛灰。胎体较厚重。底足修削不细腻,有敦厚感;多见浅宽平砂底,有的有粘砂现象,有的见火石红。正统时的瓶、罐器口为直颈形,与宣德器一致;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,与成化时相近。瓶、罐的身体均是丰肩、圆腹、下收、足稍外撇;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。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,有人物、花卉、龙凤、孔雀等。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。瓶、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,其蕉叶中梗留白,叶面较宽大,像小树一般。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;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,除福字外,还有“太平年造”、“太平”、“大明年造”等;天顺有纪年款、梵文款等。实笔点画到天顺就结束了,另外,龟背纹非常喜欢装饰在正统、景泰、天顺这一时期。

1、器型瓶类稍瘦长,胎体稍厚重,景泰、天顺时多见双耳附于颈部,有双兽耳,戟形耳,月牙形耳,长方耳等。罐肩腹较丰圆,似明初风格,只是底稍大,较稳重。碗多小折沿、鼓腹,早期的折腰,小圈足。

2、纹饰多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,天顺间的罐瓶类几乎每件均有一至二层这种纹饰,其次是缠枝莲纹、折枝花、蕉 叶、莲瓣、梅花、杂宝、月华等花纹为多见。早期正统间缠莲纹叶似螺式状较长,多孔雀纹饰、云纹呈灵芝形,有多层小圆圈。碗外壁多绘缠枝莲、云气、木年轮形 山石纹等内底多画双弦纹,再在弦纹内画梅花、月华、福字等纹饰。

3、圈足瓶罐多浅而潦草,底无釉,旋削痕较明显,多有跳刀痕,胎土淘练不精,特别是天顺间有些器物沙底有裂纹或孔隙、底多粘有砂粒。正统、景泰的青花瓷器的圈足露胎处多见火石红色。天顺碗足外壁向内收,内壁与底近垂直,足端多向内旋削一刀,挖足稍深但不过肩,底有釉。

4、瓶、罐类胎体一般较厚重,接口外不甚明显,内壁特明显,釉多有棕眼,且多粘联痕,炉瓶多两道以上接口。天顺间罐内壁多有釉,内底釉不平。

5、青花料多蓝褐泛灰,釉色多白而泛青,似浅鸭蛋青色。较肥润。

一、明正统青花

 明代正统(公元1436-1449年,明英宗朱祁镇年号)朝,前后共14年,政治动荡,经济衰退。正统十二年(公元1447年)皇家颁发禁令不许民窑烧制黄、红、绿、青、蓝、白地青花瓷器。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底足

罐直口,短颈,丰肩,鼓腹,腹以下渐内收,圈足。造型端庄饱满。通体青花装饰。颈饰忍冬纹,肩饰缠枝牡丹纹,腹通景绘月映松竹梅纹,辅以花草、坡地、灵芝等。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。素底无釉。无款识。

 明代正统朝,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、纹饰,还是青花色泽,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,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,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。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,一种为永乐、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,青花色泽浓艳;另一种为国产青料,呈色较淡,为灰蓝色,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。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,器形饱满,瓶、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相比差异不大,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统时期略收,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;器身线条方面,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,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。纹饰布局方面,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,瓶、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:即肩、腹、足三部分。永乐、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,一般亦采用外粗线、里细线的画法。

 胎釉

 正统青花瓷胎有粗有细,细者洁白细腻,粗者白而不腻,多为民用瓷器。器物底部多为细砂底,有火石红现象。有的加酱色釉口,还有如刀切,凝脂的腻白釉,有淡卵青复釉斑痕、细缩釉点的底面僵白釉,个别见挖足跳刀痕。

 青料

 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料比前前朝精细很多,以国产青料为主,偶见掺用苏麻离青。青花发色蓝中泛灰、深沉幽暗,色料厚处少见黑色斑点,呈黑褐色,抚摸有凹凸不平感,色料淡薄处呈青灰色,个别处泛蓝色,少有晕散现象,流釉处呈蓝黑色。

 造型

 正统青花造型继承了宣德器物,器形饱满,有代表的器物有双耳瓶、三足炉、筒炉、龙缸、小鱼缸、笔架、梅瓶等。其他器形还有如碗、盘等。其中瓶、炉等琢器出现了带戟耳和带座的器形。

 梅瓶和宣德时期的大致相同,正统时期只是口部开始内收,而宣德时梅瓶口向外卷;宣德时从肩至腹部线条变化比正统时明显,正统梅瓶器身线条变化较平缓,肩部不如宣德时期饱满,足不外撇。

 罐与宣德时期类似,大口、丰肩、圆腹,造型向高发展,矮扁的罐形较少出现。

纹饰

正统青花纹饰精致,装饰布局繁密。

主体纹样有:龙纹、狮纹、瑞兽纹、麒麟纹、鱼藻纹、犀牛望月纹、孔雀牡丹纹、貂蝉拜月纹、松竹梅纹、鸡冠花纹、荷花纹、菊花纹、西番莲纹。

辅助纹饰有:卷草纹、莲瓣纹、折枝花卉纹、蕉叶纹、连钱纹、灵芝纹、方胜纹、螺纹、法轮纹、海水纹、云纹、锦纹、回纹、火珠纹、八宝纹、杂宝纹、山石纹。

 龙纹,凶恶、爪利(三、四爪),蛇胫。龙形粗壮,怒目圆瞪,龙肩高耸,毛发前冲,龙爪犀利,龙腿交错呈奔跑状,辅助纹长配火珠纹和十字形灵芝祥云,构成一幅蛟龙赶珠的壮观场面。

 麒麟纹,麒麟昂首前瞻,或站立或卧蹲状,四周配以火焰、杂宝纹,常绘在盘心,也有和牡丹、孔雀纹一起绘于罐身,构成主体纹饰。

 牡丹、孔雀纹,孔雀常画成形如鸵鸟,牡丹叶片如掌形,这种构图方法开始于宣德时期民窑。

 松竹梅纹,圆球形松叶向椭圆形变化,梅花侧枝呈半放射状,小朵梅花间夹杂几多盛开的大梅花。竹叶排列是叶尖向上,左右纷披,呈自然状分布,竹竿由一笔实线画成。

 人物纹,常以飘忽的卷云做背景,绘琴棋书画、高人逸士、八仙故事。人物形象生动,线条流畅。

 另外,花卉完全图案化,多二方连续;变体莲瓣最常见的画法是钉螺形作内心,其他还有桃形和螺狮靥形;主题纹饰除后期外不加山石和地皮景;缠枝莲托八宝的法轮光焰组成封闭的上尖下圆图形;犀牛望月纹、连续人字纹饰带,这些都是正统青花上所独有的。

 款识

 正统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,仅见民窑器楷书“正统年制”、“正统元年”、“正统捌年”款。另外还有楷、草楷、隶书“福”字款。

二、明景泰青花

明景泰(公元1450—1456年,明代宗朱祁钰年号)朝仅历时7年,瓷业生产是“空白期”中最低落的时期,青花瓷器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。胎质比正统粗糙,器物底部为白砂底,青料以国产料为主,含钴量低,发色清晰。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底足

罐直口,短颈,丰肩,鼓腹,腹下渐收,近足处外撇,足边斜削,浅宽圈足。通体青花装饰。颈绘菱形锦纹,肩绘云鹤间杂宝纹。腹通景绘八仙庆寿图,老者中有执杖者、下棋者、观棋者、执板者、吹笛者、进香者等。童子有的持物,有的执伞,有的执果盘。人物处于山石、小桥、流水的环境中,并有鹤、鹿、松等相伴,空中为大片灵芝状祥云,图案寓意长寿福禄。近足处绘海水江崖纹。青花色泽浓重偏灰,釉面泛青,并有明显的开片纹。素底无釉。无款识。

 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延续正统青花瓷的风格,造型敦厚,釉面青白,青花色泽蓝中泛灰黑。其纹饰布局疏朗,画风缓柔,图案形象概括,繁简得当,但画面整体却略显简洁,空间较大。

 胎釉

 胎质比正统粗糙,器物底部为白砂底。釉层较厚,有细小气泡。釉色白中泛青,呈玉质感。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,器物里外釉基本一致。足胎露胎线打磨圆熟,呈“灯草梗”状。

 瓶类器物大多以三节成形,器物底部中心微凹,底及圈足内壁无釉,器物外壁施满釉,圈足处釉线不整齐。

 筒形炉为平砂底,口沿、圈足内壁向中心切削成八字形,底面平整,施釉,能看到明显的同心圆线条及放射状的跳刀痕,中心有一微突起处。

青料

 色料以国产料为主,含钴量低,所以发色清晰,十分适合描绘人物活动场面,钴料厚处发深蓝色,偏灰黑,有褐色斑点,钴料薄处发色清淡,灰绿色,不鲜艳。

 最有时代特色的有:梅瓶、长颈双耳瓶、连座方耳香炉、净水碗、小碟等。

 其他器形还有:碗、盘、瓶、罐、炉等。

 盘以敛口盘为多,足深等于足高的较多。盘、碟开始出现足内壁向心倾斜,足底多平,乳钉少而小。碗的底釉一般较器身为薄,釉面有桔皮纹。

 纹饰

 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:缠枝花卉纹、折枝花卉纹、菊纹、兰草纹、灵芝纹、卷草纹、福字纹、回纹、锦纹、人物纹、鸳鸯戏荷纹、狮子滚绣球纹、金刚杵纹等。

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,最多的是“老虎脚爪”,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“鹅掌形”,也有绘成菊花叶形的。

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、碗里壁,常和绘在外壁的缠枝牡丹纹相互斗艳,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,格内点细点。

 卷草纹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绘制,也作边饰花纹,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绘制。尖端有一船形状叶。

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,常用大片卷云作背景,有历史故事、高人逸士、侍女婴戏等,线条清晰,形象生动。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。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“人字纹”表示。高士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。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。婴戏图的婴儿面容健壮,五官攒聚脸心,头顶有翘起的发辫,斜向额前。

狮子滚绣球纹常绘于盘心作主体纹饰,狮子头部的鬃毛绘成几束,向上飞扬,狮身健壮,面部凶猛。

 另外,景泰青花的纹饰中竹叶作浦葵叶状;竹竿实心;梅花小朵;松针球椭圆,也有一端尖一端圆的;地皮景为简单折线加圆弧,再用钴蓝渲染,上有壮茂的蒲草丛、太湖石;二叠龟背锦;如意云云脚向右。

 款识

景泰青花的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,除福字外,还有“太平年造”、“太平”、“大明年造”等。景泰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。

三、明天顺青花瓷

 明天顺(公元1457—1464年,英宗朱祁镇年号)在位7年,明天顺青花瓷以国产料为主,除官窑上品用苏麻离青外,其余皆用国产青料青花发色以靛青为主,有浓淡两种呈色,颜色深沉者似宣德青花,淡雅柔和的似成化青花。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

 

空白期青花瓷器

 

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底足

瓶小口,颈部上收下阔,丰肩,长腹下收。通体青花装饰。肩饰海水纹及海马纹,腹绘携琴访友图,近足处饰海水纹。素底无釉,无款识。

 明代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点,以此件青花梅瓶为例,当时的的青花有浓艳的深蓝色和泛灰的淡蓝色的变化,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,色泽浓艳,并带有黑色结晶斑。画面运笔自然,采用一笔勾勒,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到之处,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水平。青花图案不似宣德之晕散,亦不象成化之纤细,带有一种飘逸感。而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,冠带、衣衫拂扬,神情悠然。足前是疾风下的劲草,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山林。所绘云纹,粗重豪放,呈灵芝形,并有层层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。这种特殊的流云纹,既与明代初期的疏简风格不同,又与成化以后的圆柔风格有异,其时代特征较为突出。天顺青花瓷器在胎体及造型上也体现出时代特色,一般胎体较成化时期厚重,形体较宣德时高大,此瓶也无例外,风格古朴敦厚。

胎釉

胎体厚重,多白净,瓷化程度好,修胎较粗。釉质细平滋润,釉色白度高,大多成浅鸭蛋青色,或略含青味。器物表、里、底三面釉质和釉色一致。底釉颜色一般较器身为淡,呈极淡青色或白色。盘、碗均为釉底。

造型

  主要器形有梅瓶、盖罐、长颈瓶、三足炉、碗、盘等。

 梅瓶为小口,丰肩,腹部以下内敛,足微撇,全器线条变化较前朝明显,整体感觉比较清秀。

 罐类器物里外均施釉,口部内敛,内底釉不平整,器底无釉,但较平整,胎体较厚重,腹部有接缝,为节装成形,外壁接痕不明显,内壁接口突起,浅宽圈足。

 瓶类器物外壁及口部内沿施釉,底部无釉,砂底旋削较为草率,底部常有窑裂。

 盘造型以拱口为多,碗盏以“宫碗”为主,“墩子”式碗也有两种。

 纹饰

 纹饰风格趋向淡雅,布局疏朗。装饰花纹表现手法宽广,写实或变形的纹样皆有。

 主要有缠枝牡丹纹、缠枝莲纹、缠枝菊纹、折枝牡丹纹、折枝莲纹、折枝菊纹、松竹梅纹、菊石纹、秋瓜纹、海水瑞兽纹、双狮滚球纹、花鸟纹、莲池水鸟纹、月华纹、波斯文。

特有的纹样有各种团花、加藤蔓卷须的花卉、三叠或多叠龟背纹锦、仙人掌状海水浪花、复叶卷草、套叠卐字、狭长三角形、锯齿边缘,叶尖如芒刺的蕉叶,外有双勾葵瓣边缘的蕉叶。

 缠枝莲花用青花淡描勾画出纹样,在轮廓线外涂抹色料作为底色,花瓣有单瓣、复瓣。纹样基本上沿袭了前朝风格,纹饰布局较为疏朗,秀丽宜人。人物画普遍水平不高,画面比较稚拙生硬,有些呆板和比例失调,人物纹的衣纹、飘带大多绘成飘动状,看似逆风而行,与之相配的云气纹形如灵芝或如意云头状,粗线条为轮廓,细线条作装饰,这种云气纹构图称为天顺朝的特色。

 这一时期,锦地开光装饰大量使用,具体方法是先用青花绘出细腻的锦地如菱形、花形、钱文形、圆点形底纹,在预留的白地上绘花形、方形如意云头等开光纹饰,再在开光内会花卉、人物、动物等纹饰,开光内的纹饰用锦地衬托出来。这种手法在元代已经开始使用,到天顺朝大量使用。

款识

  天顺青花上年号款极少,所见“大明天顺年制”六字两行款的青花小碗,系万历伪托。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有两件,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。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,器口径为16厘米,造型优美,口沿饰回文边饰,器身环写三行波斯文,器底内书“天顺年”三字。另一件现藏山西省文物商店,炉身里壁与底心分别书有“天顺七年大同马”和“天顺七年大同马氏书”双重款。所书“天字”,酷似成化名器“天字罐”的书法,为天顺青花的明显特征。另有“天顺五年”、“天顺七年”款。源于网络
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