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玩城联盟,古玩城联盟网,古玩城网,古玩市场,收藏品市场,全国古玩城

中国绘画历史大全,赶紧记下来

更新时间:2020-05-05 11:40点击:

本文出自微信公众号:瀚墨云桥

 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,与人类相伴而生。它忠实地记录着人的情感、心理和行为;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史中最珍贵、最辉煌的艺术遗产;是历代绘画大师们将自己人生的心路历程融入形象、色彩和构图,用心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魁宝。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画廊,亦或走进这座如梦如幻的美之殿堂,领略它那博大精深、色彩斑斓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时,既可以增长知识,提高品味,感受美之真谛,又可以陶冶情操,修身养性,获得美之享受。

  中国画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伏羲氏画八卦、黄帝画制服、舜妹螺氏绘影像等。早期的绘画经匠人的再造,刻在料上、青铜器上及绘在陶器上。直至汉代纸张发明后,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,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画。

  秦汉绘画是中国画的早期,该时期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、寺庙壁画、墓室壁画、帛画等门类。

  魏晋南北朝时期,山水画摆脱人物画的背景地位,成为独立画种。

  三国时代是中国画历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。初期的绘画题材以佛像画和道教画为主流。魏晋之前,中国山水画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。

  六朝时期(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六个朝代)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。人物画已达到成熟,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格的名家,如东晋的顾恺之、宋的陆探微、南齐的张僧繇、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。题材范围有所扩大,除服务政教和宣扬佛教的内容外,还有流行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、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等。表现能力有较大提高,由简略变为精细,造型准确,注意传神,甚至六法备赅。风格也趋多样,名家各具个人特色。至此,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,然尚未成熟!

  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,是魏晋风度的渗透,崇尚自然的必然,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,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。

  隋唐是中国绘画蓬勃发展的时期。

  从隋朝统一天下,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初唐的一百余年时间里,活跃在大统一的历史时期的名画家有近三十人,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展子虔、董伯仁、阎立本等,他们各有所长,有的善长人物,有的以台阁为胜;风格不同,但大体都保存了顾恺之、陆探微、张僧繇的传统。

  唐代的绘画,在隋的基础上全面发展,人物,山水,花鸟画均取得了主要的成就,为后世所仰慕。当时涌现大批著名的画家,见于史册者就达200余人,为前所未有。画家在不断吸收近域与外来影响的基础上,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,创建题材也空前广泛。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,和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;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人物画而成为一门独立的门类,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,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;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、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。宗教画亦显得更为绚丽多彩。可以说,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,超过了以前各代,气势豪迈,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,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。由于唐诗的成就和影响,绘画注重情趣,追求意境,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空前突出,是文人画兴起的开端。

  五代的绘画,上承唐朝余绪,下开宋代新风,是个承上启下时代,同时无论是人物、山水、还是花鸟,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,出现了新风貌。人物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,在表现技巧上,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,传神写照能力有进一步提高。山水画不但改变了晋唐时期空勾无皴的初级程式,并且有了皴染完备的山水派系。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发展成熟,并形成南、北两大山水画派系。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、关仝为代表,善绘雄伟壮美的北方大山大水,作全景式高远构图,笔墨劲峭雄健;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、巨然为代表,喜写平淡天真、滋润秀丽的江南景色,多平远构图,笔墨圆润轻淡。两大画派风格迥异,对后世均有重大影响。但两者也有共同的时代特色,对取景真实自然,显现山石结构、质感、纹理的皴法趋于成熟,墨色变化也较丰富。花鸟画出现了迥异的两大风格,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“写生法”和以南唐徐熙为代表的“落墨法”,画史评为“黄家富贵,徐熙野逸”,世称“徐黄异体”。

  宋代是中国画院的极盛时代,在画院的组织形式上是最为完备的。北宋的山水画风在五代的基础上更趋成熟。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,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,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,与五代的关仝一起,被认为是“三家鼎峙,百代标程”的大师,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  南宋以后蓬勃发展的江南经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。"南宋四家"(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)的崛起,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。李唐是开创这种新风的一代宗师。继承他的技法的刘松年则在描写江南景色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。马远、夏圭更是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断的不全之景,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,而被人称为“马一角”和“夏半边”。这种构图简洁,主体鲜明的山水画有一种全新的境界。

  元代文人画是这个时期的主流,绘画已发展成为文人寄托情趣的艺术。才气横溢的文人除画物寓意外,还写诗填词于画上,解释画意,抒发情感,典雅含蓄,意趣无穷;有的画家更为直露,索性摆脱诗词格律的束缚,信笔在画上提句跋文,直抒胸臆。书法或奔放,或秀逸,或朴拙,或工整,与绘画笔墨风格相融,起到图文互补、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。此时治印多用圆珠文;闲章、名印,或白文,或朱文;形制或方或圆,或长或扁,或肖像,或形物;有的押脚,有的起首,在素纸绢绫上与书法黑红相映,虚实互见,赏心悦目,给绘画增添了妙趣不尽的书卷之气。元四家(黄公望,吴镇,倪瓒,王蒙)的出现,使水墨山水特别兴盛,其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。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同,但都有不得意的遭遇,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頫的影响,其作品虽然都有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手法,但他们都擅长诗书画印的结合,都强调绘画的娱乐性,注重笔墨情趣。他们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,也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。

  明代初期的绘画从洪武到宣德、成化、弘治时期,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并立的局面。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、宫廷“院体”绘画和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“浙派”绘画。三派之中,宫廷绘画和“浙派”的绘画在这一时期占主要的地位,影响较大。宫廷"院画"兴盛,画风继承两宋"院体"。明嘉靖至万历年以后,在江南出现了"吴门画派",后期相继出现了多种画派。明代中期即明代成化、弘治到嘉靖前后的时期,是院体一派和吴门派画风并存的时代,同时也是两派兴衰交替的时代。明代后期的画派很多,山水画中以董其昌为代表的“华亭派”影响最大,在他的画风和理论的带动下,文人画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。

  清代初期的画坛,"四王"(王时敏、王鉴,王翚,王原祁)受到皇室的扶植。但在江南出现了"清初四僧"(朱耷、石涛、弘仁、髡残)和"金陵八家"(龚贤、樊圻、吴宏、邹喆、谢荪、叶欣、高岑、胡八人)为代表的一批反正统派的画家,他们在绘画艺术上反对"四王"的临摹之风,提倡艺术的创造意义给后世绘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。清代中期"扬州画派"的形成和晚清"海上画坛",风格纷呈,旗鼓称雄的大家如俊彩星驰,济济画坛。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绘画探索精神和追求令人寻味的笔墨情趣,被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、徐悲鸿、潘天寿等人所接受。

 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: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界画等画科;有工笔、写意、钩勒、设色、水墨等技法形式,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,以钩、皴、点、染、浓、淡、干、湿、阴、阳、向、背、虚、实、疏、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,并辅以独特的工艺进行装裱。

  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,就是这样的沿传相续,嬗变演进,形成了它的传统。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,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、突破和创新,并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,成为华夏艺苑中的瑰宝,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。

  (来源:写意艺术)

 
官方微信